shequ

      土苗族銀飾以其種類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極具審美的“銀飾文化”。
 
      土苗族銀飾種類繁多,但從佩戴部位上劃分,大體可分為頭飾、胸飾、背飾三大類。頭飾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髻簪、耳環、項圈等;胸飾有胸鏈、針筒、圍腰,外加手圏、戒指等及披肩、腰帶等。土苗族銀飾大多保留著原始的韻味,許多造型反映了土苗族人民曾經的信仰追求和生活習俗。
 
      湘西土苗族婦女特別喜愛銀首飾,因為它是吉祥、光明、美麗,富有的象征。每當節慶之時,有的土苗族婦女從頭到腳*身綴滿了銀飾品,琳瑯滿目,熠熠生輝。湘西土苗族銀飾,以鳳凰三江區、臘爾山區,花垣雅酉地區*具特色。
 
現根據州博物館藏品和湘西銀首飾的基本特色作如下介紹:
 
1、銀帽
 
 
      銀帽,又名接龍帽,俗稱“雀兒窠”,苗語叫“糾”。雪銀1500克左右,工10多個,非富有人家不能制。一寨,幾寨才能一頂,需用時,可借用。湘西州博物館有藏。
 
2、銀花大平帽
 
 
銀花大平帽,民國是期打制,呈圓形,直徑60厘米,重470克。此帽為土苗族姑娘春夏秋季未包頭帕時戴于頭上的裝飾品。一般是集會喜慶之時使用。戴時短須在前,長須在后。其構造由三大件組成:前后為兩塊半圓形銀皮合成圓形,中空用細絲螺旋構成圓頂形。三大部件可以拆開。帽頂焊有花、鳥、魚、蝦、龍、鳳、蝴蝶等圖樣,并飾有湖綠和桃紅絲線花束,如繁花綠葉鋪滿其冠,與銀色輝映相襯,顯得既美觀又富有詩情畫意。
 
3、插頭銀花
      插頭銀花,苗語稱為“疏山”,J鳳凰山江、臘爾山地區土苗族婦女*喜愛的頭飾之一。婚嫁、節慶、過年時才插戴。一般重40克。造形有關公大刀、菊花、梅花、桃子、棋盤花、蝴蝶、壽字等,上吊有湖綠桃紅絲線花束。
 
4、插頭銀椿花
      插頭銀椿花,苗語稱“木比咬”,是土苗族婦女插在首帕上的銀飾,鳳凰縣山江、臘爾山、花垣縣雅酉等地土苗族婦女喜插戴,相鄰的貴州松桃苗區也盛行。椿花下端為插桿,中間為蝴蝶、白鶴、蝦子、梅花、螃蟹等物樣,綴有綠絲線花束。逢年過節趕集做客,則將椿花插在頭巾上。
 
5、銀鳳冠
      銀鳳冠,是湘西17以下未出嫁土苗族姑娘戴在前額的裝飾品。一般重180余克,長37厘米。鳳冠戴在疛上呈半弧形。構造為銀皮一塊寬約4厘米,長約37厘米。上縷空有多枝方孔古錢,蓮花紋,梅花點,梅花朵及陰刻五個“”字。兩頭為對稱的蝴蝶和一半圓圈。銀皮上懸有造形栩栩如生的二龍搶寶、雙鳳戲菊和各種花草。銀皮下端有九只展翅欲飛的鳳,每只鳳嘴含吊一根銀細鏈,三條須,長5厘米。
 
6、兒童帽飾
 
 
      湘西土苗族兒童銀飾主要是帽飾、手鐲和胸飾,而帽飾*為豐富多彩,工藝精湛,造形逼真。如一件銀飾獅子造形,重135克,銀飾下為花瓣組成的八角圓形,瓣上鉆星點和梅花,上有鮮活如此的蝴蝶、蝦、螃蟹、魚、花、草等銀制作。花草蟲魚上綴有紅綠絲線花束。中間為一圓銀片,上為一銀獅。其獅造形逼真,周身鉆滿紋飾,口、耳、身、尾飾滿銀須,稍抖動,便毛須顫動,活靈活現。
 

#1樓
發帖時間:2015-03-05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