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錄注冊 發新帖 |
shequ
|
鹿是古人心目中的一種瑞獸,有祥瑞之兆。《符瑞志》載:“鹿為純善祿獸,*孝則白鹿見,*明,惠及下,亦見。”因此古代玉器中鹿紋圖案較多,造型亦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它們或臥,或立,或奔跑于山間綠野,或漫步于林間樹下,皆秀美生動、典雅可愛。尤其是唐宋以后,古人借鹿與祿之諧音,以象征福祿常在,官運亨通,應用更加廣泛。隨著朝代的更替,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變化,以及琢玉工藝的進步、提高,玉器上鹿的形象日漸豐滿完美,畫面內涵也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人們向往美好、吉祥之意趣。對歷代鹿紋圖案進行探討和研究,既可以使我們了解鹿紋的發展、演變過程,也可以為包括古玉在內的鑒定、斷代提供一個依據。 ![]() 玉器中*早出現鹿紋是在商代,以后各代屢有發展變化,各具時代特征,其造型豐富多彩,寓意吉祥,應用廣泛,既是深受國人喜愛的裝飾紋樣,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本文簡要介紹了歷代玉器中鹿紋的造型特點及其演變。
從目前考古資料看,史前玉器中動物紋較為少見,僅在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發現了一些形制簡單的動物形象,如龜、魚等。直至商代晚期,玉器上的動物造型才逐漸豐富起來,張口露齒的虎,縮頭縮尾的龜,溫靜可愛的鹿,雖然形象拙樸,但線條簡潔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琢玉技術已經能夠在堅硬的玉器上雕琢出復雜的動物形象。
造型模式化是商代玉器上鹿紋的重要特點。這一時期的玉鹿造型簡單,以片狀體居多,圓雕器物少,*大的8厘米左右,一般在3——4厘米,常呈短腿直立回首狀。琢玉工匠刻意突出鹿角、耳以及眼睛,其它部位則一帶而過,僅具其形。如鹿角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種沒有角,一種為三歧形角,另有一種是雙角對分,或對稱或不對稱。眼睛可分為小圓眼、臣字眼、菱形眼、橄欖形眼等,而且大都是由陰線刻畫而成。軀體上多無紋飾,有的只有幾條陰刻線作為分界線,把軀體和四肢分開。穿孔多在頸部、臀部,可供佩戴。
#1樓
|
|
發帖時間:2015-03-24 |
查看數: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