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導讀】國際珠寶網之珠寶論壇:秋風打著愜意的鴿哨輕巧地漫游,莊稼發出成熟的味道。走在鄉間路上,滿眼一片秋色,閑云高飛,雁字橫秋,雜樹萋草,五谷百果一一盛裝登場,演繹了一場以豐收為主題的走秀。
 
       原野無垠是舞臺,碧空澄澈當幕布。高粱蘸紅,谷子染黃,秋菜點翠,禾秸涂赭,更兼有農舍的土墻褐瓦點綴,鄉村的大地五顏六色,雜彩繽紛,恰似顆顆色澤不一的瑪瑙鋪滿玉盤。老天將天下所有的顏色一并交給了秋天,真讓人心醉不歸。
 
  村邊小河汩汩,清亮至極,大小鵝卵石躺滿河底,只是石子的顏色灰褐單一,與斑斕的田野形成很大反差。我隨手摘下佩戴的一顆紅瑪瑙雕件丟入水中,瞬間紅暈閃動,引得三兩小魚徑自游來。
 
  這塊瑪瑙圓雕件為一鵝的造型,橢圓形,長不過寸。鵝作暢游狀,長頸回首,緊貼鵝背,圓潤肥碩的鵝身,兩翅緊抱,兩蹼收于腹下而尾翼微翹,一副慵懶悠閑之態。翅羽陽雕凸起,翅紋陰刻顯見。鵝頭平展,雙目圓睜,前項肉髻圓鼓可觸。鵝*身橙紅色略顯失透,唯長頸上方有一條天然的白色條帶,制作者因材施巧,恰好將它設計到鵝頸之上,成就了如此俏色之作。此鵝構思精妙巧到,雕工簡約樸茂,功力遒勁,造型生動準確,包漿厚實瑩潤,是清代中期玉雕之小巧精品。置于水中,流水顫動間更見生動氣韻。
 
  這東西原本是一藏界朋友的心愛之物,那日他自西安來太原,談及時下文玩風行瑪瑙珠串,引藏家趨之若鶩,他便從包中掏出這瑪瑙雕件,說這就是當下*火的南紅瑪瑙。剛巧兩天前,我的一件南紅瑪瑙“劉海戲金蟾”掛件被朋友索去,讓我少了標本,于是便軟磨硬泡把這鵝件收入囊中。其實,以前瑪瑙算不上收藏關注的重點,走紅不過是近幾年的事。
 
  瑪瑙是人類*早利用的寶石材料之一。從礦物學的角度說,瑪瑙與水晶、碧玉一樣,是石英石大家庭的重要一員,在**許多國家都見產出。今日看來,瑪瑙因其產量大肯定算不上稀罕之物,但人們歷來視它為珍貴之物,民間常以珍珠瑪瑙來形容寶物,可為佐證。漢代以前,瑪瑙被為稱“赤玉”“瓊玉”,到佛教文化傳入,始有瑪瑙之名。梵語稱瑪瑙為“阿斯瑪加波”,貴為佛教七寶之一。
 
  陜西省博物館藏有一件獸首瑪瑙杯,堪稱絕世珍品。它出自西安唐代窖藏,以紅色纏絲瑪瑙雕成。一側為獸首,而探前的頸部為杯身。此杯造型生動別致,做工精美絕倫。《唐書·德宗記》里有“倭國獻瑪瑙,大如玉斗器”之載,據說這杯就是來自中亞的貢品。由此可見,唐時的瑪瑙器物,無論中外都屬難得的奢華之物。到宋元時皇家則設有專門的瑪瑙玉局,明清的瑪瑙雕刻更是與玉器雕刻一起攀上了藝術高峰。
 
  行語有“千種瑪瑙萬種玉”一說,不僅是指它的種類繁多,而且顏色幾乎涵蓋了自然界的所有,其豐富與變幻又更勝一籌。古代的瑪瑙和玉分列不同屬性,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里認為它“非石非玉”,后世才將它列為“玉屬”。瑪瑙*為顯著的特征是內有色澤不同的帶狀條紋構造,并以紋帶的精細、形態和顏色不同而得名,紋帶呈“縞”狀者為“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的“紅縞”*為珍貴。此外還有纏絲瑪瑙、錦紅瑪瑙、苔蘚瑪瑙等等。通常天然瑪瑙按顏色分出高下,以紅、藍、紫、粉*佳,其中又以紅色*為喜人。古話說“瑪瑙無紅一世窮”,明清時的殷實人家,大都有紅瑪瑙的項鏈、掛件等。
 
  我國出產瑪瑙之地甚多,品種類項不盡相同。那為何今日藏界單單推崇老的南紅瑪瑙?這大概與其原料的罕缺有很大關系。老南紅的產地在云南的永昌府(今保山市),明徐霞客在游記中曾有記述,因受古人寶愛,據說乾隆時礦源已竭。好的南紅瑪瑙,紅色飽滿,以柿子紅為特色,透明度不高,沒有綹裂。其品種有紅色無雜的錦色瑪瑙,有兩種以上顏色的為錦花瑪瑙,以紅白兩色構成的稱紅白瑪瑙。這件鵝雕件除紅白色外,還偶見淺棕色及黑色小斑,應入錦花瑪瑙之列。念其礦脈已絕,身價當可見漲。
 
  今日南紅瑪瑙之新料多為甘肅、內蒙古、遼寧及四川涼山所產,名目也分為南紅、東紅、西紅、戰國紅等,但均與老南紅特質不同,當然價值也是以老南紅為*。
 
  秋色有瑪瑙色澤之豐,瑪瑙卻無碩秋育物之能。秋日發散的魅力足以讓人生出敬意,玩物畢竟只是吃飽了之后的事。

#1樓
發帖時間:2015-09-25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