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導讀】國際珠寶網之珠寶論壇:銷售下滑、互聯網+、微營銷、去庫存、新三板、關店潮、原創等這些字眼,在2015年被不斷地提及,成為該年里描摹零售業者發展過程的關鍵詞,可以基本概括出社會轉型和行業洗牌時期,珠寶零售業者這一年中的經歷和煎熬。
 
  對于記者而言,盤點2015年的中國珠寶零售業,是一次從焦慮和彷徨的心理體驗開始的采訪之旅。當聽到銷售下滑已成常態的業者嘆息聲此起彼伏時,作為行業一份子,相信,每個人都會被這種來自市場的寒冷所觸動。尤其是對于那些曾經歷過前幾年市場快速膨脹的人而言,他們會更加五味雜陳。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就好似一輛高速行進的列車,當猛然降速后,會產生慣性沖擊乃至失控等種種危險情況。
 
  很多人說,危機永遠伴生著機遇;或者有人也會引用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富有情懷的所言——“這是一個*壞的時代,這同時也是一個*好的時代”,來表達對這個時代的敬畏。從某種意義而言,打碎一個舊*,建立一個新秩序,對于行業而言未必是壞事情。在這個冬天,我們守望春天。
 
  正視:集體膨脹,產能過剩
  原本商家永遠是一群*有正能量和*能有激情和魄力改造*的群體,只要有機會,這批人的動作幅度往往是*大的,這也促成了今天的因果相連,有什么樣的“因”就會結出什么樣的“果”。大家心里明白,其實今天的市場疲軟,并不是真的消費乏力,而是我們的商家提前預支幾十年繁榮的結果。也有人說,今天的疲軟,就是沒有專注精神的集體膨脹、攪局的結果。
 
  回顧過去,在珠寶行業,相比加工設計和制造者,數年來,零售商是一個被格外高看的群體。來,常識而言,產業的*大利潤被這批人獨享;二來,在運作層級上,零售市場需要零售商更加高超的技巧和社會交往能力,也是能真正考驗一個企業家水準的戰場;還有,零售商更是上中游各級商家的衣食父母,曾被廠家奉若神靈。
 
  所以,在市場火爆的前幾年,珠寶企業家們紛紛抓住機遇,試水零售,也正是這群來自珠寶行業的企業家們,或者將產業從上中游硬生生地延伸到下游;或者把幾家店鋪連鎖成幾十家甚至上千家,從一個區域跨越式發展到另一個區域,甚至在*國遍地開花;即便對這種神速的擴張有所懷疑的務實者,也在這場做大做強的潮流里被裹挾,哪怕不能跨區發展,在自己家門口的地盤上連鎖開設幾家店鋪也好像是對得起這難得的時代機遇。在這種趨勢和心態左右下,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的10個年頭里,黃金珠寶零售業的快速擴張便成了常態。即使遭遇了始于2008 年的金融危機,不但沒有拖垮珠寶零售業,反而在黃金價格不斷攀上新高的“黃金熱”帶動下,讓珠寶零售業迎來了更為火爆的擴張,還帶動了大批業外投資者的加入。今天看來,所謂的產能過剩,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這批“活力四射”的企業家造就的“金店多于米店”的現狀。
 
  簡單地想一想:作為*的珠寶,當供應遠遠地高于需求時,*直接的結果便是同行間的拼殺——你死我活。前幾年,每個商家都不會認為這個“凍死在冬天”的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因為市場還是有活力的,只要搞促銷,只要服務好,只要管理新,只要模式好,只要品牌亮,只要各種慣常認為的努力做到位了,便能有好的收獲。然而,到了2015年,節日促銷、價格營銷、完美服務等等手段似乎都沒有以前靈驗了。比如,一個地區里很多傳統商場里門可羅雀的狀態已經不新鮮了,這直接拖累了其中的珠寶商。沒有顧客,再大的本事又有什么意義?前幾年紛紛開張的專業珠寶城,成了沒有多少顧客的死城。不管愿意與否,關店,成了2015年很多商家不得已的動作。行業銷售整體下滑的局面已成定局。幾年前,因為沒有跟上經濟繁榮局面大肆開店的珠寶商今天卻該慶幸自己的明智。輕裝上陣,成了這個冬天里零售商的共識。于是,在2015年,很多原來還抱有僥幸心理,不愿意關店的商家,毫不猶豫也好,經營負擔逼迫也罷,紛紛關掉虧損店鋪。
 
  反思: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
  探尋經營下滑的各種思潮紛紛來襲,其中,*為突出的一個思潮便是,在網絡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是讓不思改變、不順應電商潮流的傳統珠寶商“下課”的*直接導火索。事情果真如此嗎?
 
  現在還不是珠寶商們能找到答案的時候。不管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借助互聯網公眾商業平臺建立網上銷售店鋪也好,或者利用微信建立微店鋪或者微營銷平臺也罷,互聯網+ 的時代潮流讓傳統珠寶商在2015年里紛紛觸網,盡管現在銷售狀況不盡如人意,但至少表明,傳統珠寶商正在積極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時代。網上業務的開展一方面也是輕資產、去庫存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商家品牌營銷推廣的方式。
 
  眼下,對于零售商而言,*急迫的事情是如何過冬,不被凍死。
 
  能活下來,不外乎在災難來臨時,首先精神不能垮掉;其次,是現實操作層面上,解決企業存活的融資問題和生存問題。在企業家圈子里,在用各種心靈雞湯式的自我慰藉方式化解心理上的迷茫和彷徨的同時,絕大多數珠寶商開始以此為契機反思行業和企業的盲目擴張行為的不當,勵精圖治,關停并轉、去庫存、輕裝重新上路。也有少數不幸者被甩下了這列快速行進時突然慢下來的列車……不論怎樣,零售業的生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很多慣性正在失去效力,正在被無情的市場洗禮,新的商業規則正在形成。一場牽動著很多人生死的大洗牌正在2015 年的中國珠寶行業悲壯地上演著,沒人能逃脫。
 
  除了輕裝上陣,關掉不良店鋪,去掉不良庫存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對珠寶商生死存亡意義重大的、門檻很低的融資平臺——新三板的推出,無論是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還是從解決廣大中小珠寶商發展問題層面,均有利于助推行業健康永續發展,解決企業燃眉之急的融資問題。
 
  所謂病樹前頭萬木春。2015年的寒冬論早成定論,身處其中的零售業者惶恐之余,冷靜下來,開始反思。新常態、新機遇,對于零售商究竟意味著什么?
 
  仔細想想,一場產業的洗牌,其實,深層次是一次人心的洗牌。安靜下來,沒有躁動前行的環境,珠寶業者開始發現自己的內心,發現消費者的內心。
 
  人們反思,快速擴張的十年,蘿卜快了不洗泥,正是這種集體的膨脹心態導致了今天的困局。當市場供應著同質化的產品,*的區別只是擺放位置不同、品牌名稱不同而已的時候,難道不早在造就著今天的這一場衰敗嗎?當看到成長起來的消費者大包小裹地走在異國他鄉的商場里大肆購物的時候,難道不正是我們的消費者在表達著他們的對國內市場的不滿嗎?今天看來,專注于自己的領域,成為該領域大師級人物和大師級企業者真是鳳毛麟角,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缺失的工匠精神和專注精神。我們很多人喜歡急速繁榮、快速成功,以為都扎到零售業里就能分到大蛋糕,以為一夜之間店鋪數量足夠多,我們就是珠寶業的大佬。市場的洗牌,就是在用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我們錯了”。當我們意識到我們錯了、我們要誠心地改正錯誤的時候,不正是我們又在為下一次的繁榮奠定基礎嗎?
 
  引用一個眼下正在躊躇滿志,把互聯網+和金融+引入到傳統珠寶經營領域的珠寶商的話——“我*終還要從空中回到地面,互聯網和金融只是我的一種營銷和推廣手段。”來做結尾。我們可以好好地思考:消費者要什么?我們能給什么?這是一個到處都推崇“干貨”的時代,拋開一切虛無縹緲的不實行為,傳統珠寶商好好想一想,你真正的“干貨”是什么?

#1樓
發帖時間:2016-01-22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