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清末民初的古玉器鑒藏大家劉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這樣說過:“夫寶玉之可貴者,晶瑩光潔,溫潤純厚,結陰陽二氣之精靈,受日月二光之陶熔。其色沁之 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鶴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測:較之寶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韻,能奪人之目,而不能動人之心者,則遠勝十倍矣!”
 
  依我看,劉大同對古玉沁色的解說,恰恰說中了紅山文化諸玉器的中心所在,紅山文化古玉之所以能動人之心魄,其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在地下沉睡了幾 千年之后,會受到地下各種礦物質和地址構造以及地域氣候的影響,從而產生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色彩,使玉器的質地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被后人稱之為“沁 色”。
 
  可見,紅山文化古玉的沁色是受天地陰陽之二氣,日月精華之光的影響而產生的,紅山古玉在使用之初本來就是用來與神靈溝通的神玉,又接受了幾千年的天 地之精華,所以,它更具一份精靈之氣,又是那么的美不勝收,于是有沁色的古玉就成了人們刻意追求的目標,往往一塊古玉因為沁色的美而身價驟增百倍,而各種 沁色也成了鑒識紅山文化古玉的重要手段。
 

#1樓
發帖時間:2016-11-11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