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eguolu

 由浙江省博物館與圣軒文化聯合主辦的“綻放——16至20世紀典藏珍寶藝術展”于2025年6月28日至10月8日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啟幕。本次展覽薈萃約320件非凡珍品,橫跨五個世紀的珠寶藝術史,深度探索亞洲與西方美學對話的永恒命題。

 
克雷夫科爾麥穗冠冕
 
    巴黎殿堂級珠寶藝術世家尚美以重要合作方身份參展,傾呈40件典藏臻品,其中7件為從未公開的稀世之作。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大部分作品皆以自然為靈感源泉,這一主題不僅深植于中國文化,亦是尚美創作的核心脈絡,憑借“植物學家”般的獨特視角,無論是從大地寶藏與浩瀚蒼穹中汲取靈感,還是將動植物形態凝練于珠寶之上,皆以匠心獨運的珠寶藝術,定格自然的靈動瞬間,致敬生命的自由與絢爛。
 
    冠冕在珠寶藝術中占據著無可替代的殿堂級地位,它不僅是權力的終極象征,更是解碼卓越工藝與時代審美的密鑰。作為“自然主義珠寶匠”和“冠冕大師”,此次展覽的主視覺作品克雷夫科爾麥穗冠冕無疑體現了尚美世家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以至臻技藝見證了西方珠寶藝術的變革。
 
1810 年制作,1910 年改造,金、銀和鉆石,尚美巴黎典藏
    麥穗象征著繁榮與豐饒。在 19 世紀,麥穗圖騰深受法國各階層女性的青睞,成為貫穿時代的珠寶經典。拿破侖常委托尚美創始人尼鐸制作麥穗珠寶,既用于王室場合,也作為私人贈禮。1810年,拿破侖委托尼鐸創作了六支金銀鑲嵌鉆石的麥穗,贈送給促成他與瑪麗·路易絲皇后聯姻的功臣莫斯洛伊伯爵的妻子。1910年,伯爵家族后代將這些珍貴的元素委托給尚美第七代掌門人約瑟夫・尚美,將其改造成一頂華麗的王冠,可拆卸式結構實現冠冕和胸針佩戴兩用。改造后的冠冕更加輕盈,冠冕上的麥穗元素亦可以轉化為胸針單獨佩戴,令世世代代的克雷夫科爾名媛愛不釋手,經常在各種重要場合佩戴。這頂冠冕無疑體現了CHAUMET對麥穗主題的熟稔把握。
 
    展覽匠心獨運地以“滋養”、“重影”、“執著”和“豐饒”四大主題篇章展開,生動詮釋東西方文明互鑒所孕育的非凡創造力與精湛工藝。
 
***篇章   滋養:自然的果實
 
    開篇源自古希臘“藝術摹仿自然”的美學哲思,展開一場橫跨東西方文明的自然美學巡禮。當新藝術運動的藤蔓曲線與明清文人器物上的花鳥紋樣隔空對話,人類對自然之美的永恒追尋,便在這方寸珠寶間綻放出超越時空的共鳴。
 
    尚美于此篇章匠心呈獻8件自然主題館藏杰作,其中冬青葉胸針、常春藤葉手鐲與蜂鳥鷺羽尤為矚目,以獨樹一幟的自然主義美學呼應這一永恒命題。
 
 
1847 年,黃金、鉆石、琺瑯和天然珍珠,尚美巴黎典藏
    這款常春藤葉手鐲由尚美第四代掌門人于勒・弗森主導設計,該作品充分詮釋了19世紀中葉的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精神,將精妙的琺瑯繪制與鏨刻工藝融為一體,黃金打造蜿蜒有致的枝干結構,令人遙想起象征繾綣之情的常春藤。璣鏤飾紋覆以綠色琺瑯,描摹藤葉形態,玫瑰式切割鉆石勾勒葉脈,平添流光雅韻。一絲不茍的鑲嵌工藝令葉片脈絡纖毫畢現,藤曼間錯落點綴白色巴洛克珍珠,與綠色琺瑯和璀璨鉆石相映生輝,將浪漫詩意娓娓道來。珍珠的不規則形狀,為這件珠寶杰作增添了一抹獨特魅力。
 
 
約 1890 年,黃金、白銀、鉆石和天然珍珠,尚美巴黎典藏
    這款胸針由尚美第七代掌門人約瑟夫・尚美創作,體現了19世紀末開始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白色珠寶的精致雅韻。每枚葉片皆形神兼備,凝蘊靈動之美。通體密鑲老式切割鉆石,仿佛覆蓋著皚皚白雪,葉片在雪的重量下微微彎曲,樹干上綴有3顆光澤珍珠,代表被白雪覆蓋的漿果。這件作品體現出尚美對天然珍珠的恒久熱愛,自創立伊始,這種寶石便在其創作中占據核心地位。CHAUMET曾在芳登廣場 12 號設有一個專門的珍珠工作坊,女性工匠在此悉心甄選、分揀并串綴華美珍珠。
 
 
 
約1894 年,金、銀、鉆石和紅寶石,尚美巴黎典藏
    從15世紀開始,珠寶商們開始用鉆石、珍珠及各類寶石演繹鷺羽頭飾,以滿足名流貴族對精致奢華飾品的渴求。這只振翅欲飛的蜂鳥創作于約1894年,體現了CHAUMET的自然主義美學,蜂鳥通體綴滿鉆石與局部紅寶石鑲嵌,形成鮮明且充滿活力的對比。尾部采用尚美獨有的“刀鋒鑲嵌”工藝,賦予羽毛近乎懸浮般的輕盈感。底部黃金雕琢出絨羽的質感更令整件作品栩栩如生。
 
    特別有趣的是,鳥爪間纖巧花朵掩映下的轉換裝置,可將其轉化為胸針佩戴。亦可飾以真實鳥羽,化身為一款華麗的羽飾冠冕,帶來自然的輕盈感和動感,淋漓詮釋了尚美秉持的自然主義美學理念,見證了將精致優雅奉為生活信條的璀璨年代。
 
第二篇章   重影:在西方尋找東方
 
    本篇章聚焦17至19世紀風靡歐洲的“中國風”藝術浪潮。隨著東方器物與游記文獻的西傳,瓷器上的纏枝紋樣、山水畫中的亭臺樓閣,充滿異域情調的花鳥人物,逐漸演變為歐洲裝飾藝術中獨特的視覺語匯。這種糅合東方色彩與構圖的美學風格,被巧妙熔鑄于西方珠寶與藝術珍玩之中。尚美精選10件“中國風”主題典藏,其中一件流蘇吊墜與華美化妝盒尤為精妙,見證著這場跨越三百年的美學對話。
 
 
約1925 年,鉑金、鉆石、翡翠、縞瑪瑙和天然珍珠
    這款吊墜由尚美第七代掌門人約瑟夫・尚美創作,生動詮釋了20世紀20-30年代間裝飾藝術時期對東方美學、尤其是中式藝術的向往。吊墜巧妙融入中式傳統佩玉的造型與裝飾元素,翡翠與縞瑪瑙渾然一體,并以鉆石勾勒精巧紋飾,珍珠以精巧技法串聯,打造出飄逸靈動的流蘇,巧妙呼應中國配飾與織物中常見的流蘇元素。這枚吊墜亦契合1920年代的時尚潮流,彼時女性愈加青睞以長款金鏈或絲繩佩戴吊墜,與飄逸靈動裙裝勾勒出的新女性輪廓相映成趣。
 
    為了更深刻地表達對中國圖案的熱愛,并不斷挖掘其創意潛力,尚美還匠心獨運地創作了其他作品,如從中國發簪繁復華美的紋飾中汲取靈感而精心打造的發夾和帽針。
 
 
1928 年,黃金、鉑金、琺瑯、玉石雕刻和鉆石,尚美巴黎典藏
    這款黑色琺瑯彩金化妝盒不僅是一件華美飾品,更是一件微型藝術珍品。飾有一塊來自中國的玉牌,兩側鉑金帶鑲嵌玫瑰式切割鉆石。黑色琺瑯彩金和鉆石的璀璨光芒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光影交織的奢華質感。玉牌雕工精湛,紋飾細膩,描繪了男人、孩子、蓮花和喜鵲的群像,寓意人丁興旺和子孫滿堂。化妝盒宛若時代鏡像,凝聚四海靈感,共同勾勒出各個時期獨具風貌的美學風格,歐洲精湛工藝與多元文化影響在此交織輝映。
 
第三篇章   執著:古典的遺產
 
    本篇章探尋古希臘羅馬文明在裝飾藝術中留下的不朽印記。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與復興風格,讓希臘與羅馬神話重獲新生;而巴洛克的華麗與洛可可的纖巧,見證著古典美學的永恒魅力。
 
    尚美在此篇章精選17件典藏臻品,其中包括約瑟芬皇后珍藏的凹雕珠寶套裝,象征豐饒的葡萄簇珠寶套裝,以及光芒四射的“旭日初升”白鷺羽飾冠冕 ——每一件都是對古典文明最崇高的禮贊。
 
 
約1813 年,黃金、琺瑯和天然珍珠,尚美巴黎典藏
    這款吊墜表由拿破侖的第二任皇后瑪麗・路易絲約在1810-1811年間定制送給摯友,蘊藏著帝國符號。藍色琺瑯底襯閃耀“ML”皇后單字母,上方綴以珍珠鑲制的帝國皇冠,并被月桂樹枝環繞,象征著榮耀和勝利。背面則鑲嵌了一只天然珍珠制成的蜜蜂,讓人聯想到拿破侖的徽章。月桂與蜜蜂的組合暗喻“權力與勤勉”的皇家訓誡。這件作品見證了當時高雅的品味,同時也標志著蜜蜂圖案正式納入尚美設計風格符號。
 
 
約1910 年,鉑金、金屬、鉆石和祖母綠,尚美巴黎典藏
    自遠古時代起,日月星辰的普世象征意義便持續啟迪珠寶創作。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CHAUMET創作了大量羽飾鉆冕,其中,宇宙天體是最受歡迎的主題。繼十九世紀末備受追捧的星辰與新月造型之后,尚美又將光芒四射的太陽引入珠寶創作之中。
 
    這款壯觀的冠冕由尚美第七代掌門人約瑟夫・尚美在1910年左右創作,中央鑲嵌一顆蘊含“寶石花園”現象的祖母綠,雙排鉆石環繞形成日冕光暈,獨有的“刀鋒鑲嵌”技藝打造不對稱排列并逐漸變細的弧形設計,向外迸發強勁有力的鉑金光芒射線,成就旭日升騰的動態幻象,映射太陽的能量,堪稱世紀之交天體靈感主題的完美典范。
 
 
約1810 年,黃金、銀、纏絲瑪瑙凹雕、天然珍珠,尚美巴黎典藏
      這套非凡的首飾約在1810年由尚美創始人尼鐸為拿破侖***任皇后約瑟芬打造,詮釋了法蘭西***帝國時期的華美風范,利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圖案與符號元素,充分彰顯拿破侖帝國的輝煌與強盛。項鏈由一系列尼科洛瑪瑙凹雕組成,天然珍珠形成的棕櫚葉形交替出現,每個凹雕下方都有一個吊墜,胸針和耳環采用相同圖案和技藝,確保美學的一致性。作品中的凹雕描繪了各色古代場景和奧林匹斯山上的諸位神祗:背生雙翼的勝利女神正在為豐饒女神加冕,女祭司代表著快樂和節慶,而胸針正中的凹雕作品則描繪了兩段真摯的愛情,寓意深刻。
 
      作為優雅與精致的權威人物,約瑟芬是尚美世家的靈感繆斯。她對藝術和時尚充滿熱情,引領潮流,將冠冕作為發帶佩戴,推廣凹雕和珍珠的時尚風格等等。
 
 
 
約1825 年,黃金和綠松石,尚美巴黎典藏
      這套作品包括黃金冠冕、項鏈和耳環,每件作品均飾有葡萄蔓藤葉片圖案,葉片上鑲嵌著弧面形綠松石制成的葡萄串,意在禮贊大自然的豐饒之美與慷慨饋贈。它見證了拿破侖時期帝政風格向浪漫主義的優雅過渡。飾帶上的希臘回字紋與棕櫚葉圖案呼應源自古典時代的帝政風格(亦稱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深遠影響。葡萄元素象征永恒生命與不朽之愛,預示著19世紀初注重情感、自然與內心體驗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潮的興起。
 
      這款珠寶套裝是尚美近期購入的珠寶藏品之一,首次向公眾展出。包括一條玫瑰金垂幔項鏈,飾瑰麗絕倫的橢圓形黃水晶,通過精致靈動的花卉枝葉串聯構成。一對手鐲以金絲手工編織而成,末端鑲嵌三顆橢圓形黃水晶,嵌于花卉造型鑲座。根據***帝國時期(1804-1815)的珠寶風尚,雙手佩戴的手鐲應完全相同。此珠寶套裝創作于1824至1834年間,盡管年代較晚,但依然包含一對手鐲,令人聯想起帝國時期的珠寶風尚。
 
第四篇章   豐饒:多元的自由
 
      終章聚焦二十世紀初期歐洲社會的深刻變革。女性剪去長發、脫下束腰,以波波頭與流蘇裙宣告獨立精神,珠寶藝術隨之迎來革命性轉折——30年代戰后復蘇的浪漫奢華,與50年代新興的精致風范,重塑了女性氣質的時代定義。承載著個性宣言的珠寶配飾,成為女性意識覺醒最璀璨的物證。
 
      尚美精選3件作品在此篇章呈現:其中一枚以靈動線條勾勒的蝴蝶結胸針,尤能體現這一時期解放與優雅并存的獨特美學,宛如一曲獻給新時代女性的自由頌歌。
 
      這枚可轉換為頭飾的蝴蝶結胸針,由尚美第七代掌門人約瑟夫・尚美在1907年左右創作,是19世紀末開始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之代表作品。它繼承了“美好年代”藝術風格的流暢線條和細膩,也預示著對幾何化裝飾藝術風格的采納。精巧鏤空的鉑金緞帶優雅垂落,體現了CHAUMET標志性的輕盈和動感風格。密釘鑲與玫瑰式切割鉆石交織,流光溢彩,暗藏的巧妙機關能夠調整蝴蝶結的結構,讓胸針可根據不同著裝以及場合轉變為頭飾佩戴在頭上,讓絲帶向上延伸。
 
      繼2017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尚之以瓊華——始于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2021年北京、2023年上海的“Tiara Dream冠冕綺夢”沉浸式互動體驗大展以及2022年巴黎大皇宮舉辦的“植藝萬千”藝術大展之后,“綻放——16至20世紀典藏珍寶藝術展”因這些自然主義風格的尚美藝作而更顯豐沛,再次印證尚美世家對自然意象的恒久禮贊,彰顯在自然主義珠寶史上的領銜地位。
 
文章來源:腕表之家
更多珠寶相關信息:wto168.net
珠寶加盟詳情請聯系:17722682166

#1樓
發帖時間:2025-07-01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