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eguolu

 20世紀20年代的西方世界,戰后的繁榮點燃了的自由火焰,一群被稱為"Flapper"的女性正在改寫歷史。

 
這十年,被稱之為“爵士時代”。這個年代的時尚一直被認為是現代時尚史上最迷人,最富創意的時期之一,縱情歌舞與紙醉金迷成了這個時代的標志。
 
- Le Pigall,皮埃爾·西卡爾,1925 -- 蒙馬特舞廳,曼努埃爾·奧拉齊,1927 -
 
Flapper女郎剪去長發,化上煙熏濃妝,換上寬松的流蘇舞裙,走進爵士酒吧跳舞抽煙,張揚地表達對社會舊習俗的蔑視。
 
 
她們不僅是時尚的弄潮兒,更是社會變革的先鋒。而她們佩戴的珠寶,成為了這場自由運動最閃亮的見證者。
 
 
01、1920爵士年代Flapper女郎的覺醒
 
在經過***次世界大戰洗禮后的 1920 年代,世界儼然邁向全新一頁,爵士音樂的興起、華爾茲和探戈的流行,以及新時代的女性時尚崛起,讓這十年成為一個華麗奢靡、風情萬種的年代,一個女性大解放的時代,一個歷史上最多彩的年代。
 
1920 年美國憲法第19修正案賦予女性投票權,女性獲得了的自由和解放,她們紛紛脫離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保守形象,從繁文縟節中解放出來。
 
“Flapper”原指的是女孩們跳舞時連衣裙甩起揮舞拍打的動作,也傳達著她們打破傳統規范的態度、獨立和反叛的精神。
 
脫下沉重的S形緊身胸衣,不再束腰,穿上寬松無形的低腰直筒裙和無袖洋裝,裙長漸漸拉到膝蓋之上,再蹬上高跟鞋,頭上戴一頂活潑的鐘型帽,她們還把長發剪成波浪型短發,被稱為帶有男性意味的鮑伯頭(Bob Haircuts)。
 
 
02、從<了不起的蓋茨比>看Flapper珠寶風尚
 
這種風格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時尚界,是復古風潮中永不褪色的靈感來源,例如2013年上映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就生動再現了Flapper的風采。
 
“專為短發而生”—— 抹額頭飾
 
女主黛西最經典的造型,就是佩戴了一個Savoy金屬鉆石頭飾。絲帶與鉆石構成,有一個鑲嵌鉆石和珍珠的羽毛裝飾,可以單獨作為胸針使用。
 
- Tiffany & Co.量身打造官方定價為20w美元 -
這個造型并非虛構,而是1920年代真實的頭飾設計。
如同這個自由的時代,20年代的冠冕稍不同于過去的端莊矜持,反倒如同一條發帶,與此時流行的利落短發搭配,更顯肆意俏皮。
 
 
但它依舊脫胎于傳統的皇冠型鉆冕,如果是鑲嵌了鉆石寶石的頭飾,昂貴的造價不是尋常人家能問津的。
 
尚美、卡地亞、蒂芙尼等高珠品牌,也紛紛在此時開發了屬于自己的高定頭飾珠寶。
 
當然也有不是珠寶材質的,比如絲帶或羽毛。
 
一場舞會下來,入眼皆是頭飾舞動而起的飄逸姿態,也同樣成為了爵士時代的摩登印證。
 
 
Coco Chanel風潮—— 多股珍珠項鏈
 
20世紀時的一個習俗是,如果收到愛人贈送的珍珠,就標志著這個年輕女性走入成熟。
戴西結婚時,先生送她的那串價格高達35萬美元的珍珠項鏈就是這樣的含義。
 
Coco Chanel是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設計師,她穿Little black dress(小黑裙),戴多股珍珠項鏈,自由、時髦、奔放的Flapper girl就此誕生,引領了珍珠風潮。
 
但是,蓋茨比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禁酒令橫行的時代,那時來自正統人士的約束不止是針對飲酒,還有對女性胸部的束縛,比如,美國政府對好萊塢電影的審核越來越集中在“有沒有露出胸部”這件事上。
 
 
于是,服裝設計師們開始大量地制作露背設計,如果能隱約看到點胸線,就加上大串的長長的珍珠項鏈,纏繞在脖子上。
 
影片中重要配角喬丹·貝克便常佩戴一條迷人的珍珠長項鏈,搭配無袖、不修身長裙,更顯身形修長、優雅。
 
 
“大氣而迷人”—— 裝飾藝術風格手鏈
 
黛西手上那只用鉑金鑲嵌珍珠、鉆石的雛菊手鏈,正合了Daisy這個名字在英文中“雛菊”的原意,既奢華又純真。
 
這件手鏈由三個部分組成,四股珍珠串成寬手鐲,鉆石、珍珠構成雛菊造型,最后以鉑金、鉆石戒指結尾。繁復的造型讓它可以點綴黛西整個手背,這也是此時最時髦的“Hand-Bracelet”設計。
 
裝飾藝術時期的手鏈也經歷了樣式轉變,初期大多是纖細的幾何形手鏈搭配彩色寶石。
 
之后手鏈逐漸變寬,裝飾著帶有故事性或場景的完整圖案,比如以埃及文字圖案組成的故事,或者以彩色寶石雕刻出完整的花園場景等。
 
這種寬大、極具機械感的造型,令它成為色彩搭配的最佳畫布。許多珠寶商,如卡地亞、寶詩龍、梵克雅寶,都融入了各自的靈感與創意,將Art Deco風格手鏈玩出了千萬種變化。
 
 
“搖曳生姿,楚楚動人”—— 吊燈式耳環
 
爵士時代女人們的耳側也開始出現新的風潮:搖曳的吊燈式耳環。
 
由各色寶石組成的吊燈式耳墜,從女郎們新剪的波波頭中露出來,在燈光下搖曳生姿。《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當時流行的波波頭就是為佩戴長耳環而設計的。
 
受當時裝飾藝術(Art Deco) 的影響,1920年代的珠寶設計偏好幾何形狀,在表現形式上更追求線條流暢,且具有靈動性。
 
 
“越修長,越動人”—— 蘇托爾項鏈
Art Deco珠寶的另一特點,便是在材質上更多元化。因此,除了一般的珍珠鏈外,以寶石打造的長項鏈也得到了許多時尚女性的青睞,逐漸成長為這個時代最標志的珠寶之一——蘇爾托項鏈。
 
這種長及腹部的項鏈,可以被戴在胸前,也可以朝后由背部垂下,與20年代被拉低的裙裝腰線極為相配。
 
- 《唐頓莊園》中的蘇托爾項鏈造型 -
 
這種蘇托爾的用料之考究、工藝之精湛自然不用多說,幾何線條多種運用方式,也令人拍案叫絕。
 
長長的鏈條和流蘇吊墜,隨著淑女們的動作在胸前搖擺,仿佛能聽到珠玉之間碰撞出的悅耳聲,嬌柔嫵媚。
 
 
華麗幾何,摩登至上—— Art Deco風格珠寶
Art deco,這個詞就誕生于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發表的同年。
這一風格在珠寶界的始作俑者,卡地亞第三代傳人路易•卡地亞,在1904年創作出一款紅寶石胸針,大膽引入現代感的幾何形狀,堪稱Art Deco的最初代表。
 
因此,Art Deco珠寶早期主要由幾何線條來展現,如簡潔的對稱幾何、扇形輻射狀的陽光構圖等,色澤鮮艷。
 
與此同時,隨著珠寶切割技術的提高,設計師們開始更探索華麗的裝飾藝術設計,珊瑚、琺瑯、瑪瑙都開始被頻繁使用。
 
這些閃耀了一個世紀的珠寶,早已超越了時尚的范疇,成為永恒的女性力量圖騰。
 
當現代都市女性佩戴這些經典設計時,她們不僅繼承了爵士時代的審美基因,更接過了那份永不妥協的自由精神——敢于閃耀,敢于不同,敢于做最真實的自己。
 
本文源自:BOJEM寶姐珠寶
更多珠寶相關信息:wto168.net
珠寶加盟詳情請聯系:17722682166

#1樓
發帖時間:2025-07-08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