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ovo234

    一﹑到海邊去浮潛,但是不要吃珊瑚礁產的海鮮,例如大型干貝(硨渠貝的閉殼肌)、龍蝦,色彩鮮艷的熱帶魚,因為采集這些漁獲的方法,常常都直接或間接地破壞了珊瑚礁。

    二﹑避免在墾丁等珊瑚礁區的陸上用餐,因為目前廚余、廢水都排到灣中,成為營養鹽的來源。 

    三﹑家中不要養海水魚缸,因為里面絕大部份色彩鮮艷的魚、貝、軟件動物都是由受保護的珊瑚礁中非法盜采來的。

    我們常有浩翰大海資源無限的想法,但珊瑚礁區只占*海洋面積的0.3%,以中國大陸為例,整個沿海省份,只有海南島有珊瑚礁區,而整個美國東西兩岸只有佛羅里達州南邊有少許珊瑚礁區。想到珊瑚礁我們常聯想到的是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但是臺灣礁區珊瑚的種類數是加勒比海的五倍,更是夏威夷的十倍以上。

    雖然如此,臺灣的珊瑚礁也只在東北角、南灣、臺東三仙臺及澎湖、綠島、蘭嶼有較好的發育,因此,珊瑚礁區的稀有和珍貴是無庸置疑的。 事實上,*各地的科學家都開始體認到珊瑚礁生態系容易受破壞的特性,而一旦被破壞,想再恢復原貌,絕對需要相當長久的時間,因此如何積極地保謢現有的珊瑚礁就成了一個急迫的工作。

    目前1997年已被訂為國際珊瑚礁年,在這一年里,我們以及*各地的有心人士要從各自的象牙塔中走出來。先從普查各地的珊瑚礁現況開始,而后從教育、推廣、立法、執法以及國際合作各個層面,為珊瑚礁的健康發展盡一份心力。 

    再一次提醒各位網友,珊瑚礁的存在,除了提供海洋生物生長的棲所外,它孕育了許多魚類資源,供人類及其它生物利用,也形成一個色彩繽紛的海底*,讓我們能徜徉其中,疏疲解困,怡情養性。珊瑚礁的永續經營應該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每個人都能受益的。

    為了保護珊瑚礁,使得世代子孫都有體驗享受珊瑚礁的機會,希望每個人都能參與保護珊瑚礁的工作。

    珊瑚礁生態系的基礎便是礁體本身,如果珊瑚礁本身可以持續成長、累積,他便是一個健康的、可以永續存在的珊瑚礁生態系。反之,如果破壞的速度超過增生所能彌補的,那么,這個珊瑚礁就面臨存在的危機了。

    談到復育工作,重新恢復珊瑚礁原貌的*步,應從找出造成破壞的原因開始,并且努力排除它,才能進一步將破壞中的礁體,扭轉為復原中、增長中的礁體。根據調查,*各地珊瑚礁破壞的人為原因,包括:水土保持不佳、過度漁撈、水質優養化、海洋污染、捕撈方法不當(如炸魚)等等,此外,臺風、海嘯等現象也是造成破壞的自然因素。

    就上文所述的人為破壞而言,其防治工作的方向和原則上雖然相當明確,但執行成效是否顯著才是珊瑚礁復育工作的*重要成敗關鍵。目前*亟待進行的工作可能是教育宣導,一旦地方民眾了解了珊瑚礁對地方經濟的長遠重要性,游客可以體驗珊瑚之美,了解這個生態系的脆弱和珍貴,建立起保育珊瑚礁的意愿以后,需要大眾協力支持的措施便容易推行了。 

    美麗的珊瑚礁景觀,得靠大家協力保育,才能永續存在。

 

#1樓
發帖時間:2011-05-16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