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石分為仔玉和山料。河里撈的玉稱“仔玉”,質量上乘,但產量低;礦采的叫山料,產量較高,只是質量參差不齊。和田玉特別是仔玉主要產在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史稱“白玉河”、“墨玉河”。每年春夏之際,昆侖山山洪暴發,洶涌澎湃,把玉石礦石從山上沖刷下來,經過上萬年的反復磨滾撞擊,雜質盡去,剩下圓潤光滑如凝脂般的寶玉。據當地撿玉人介紹,每年春夏之際,昆侖山山洪暴發,把玉石礦石從山上沖刷下來,經過上萬年的反復磨滾撞擊,形成仔玉,他們祖祖輩輩都在白玉河里撿玉,洪水初退時,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玉龍喀什河撈玉。
撈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撈玉就是在河流的河灘和淺水河道中揀玉石、撈玉石。采玉有季節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莽莽昆侖山中有多條河流,河水主要靠山上冰雪融化補給。夏季時氣溫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漲,流水洶涌澎湃,這時山上的原生玉礦經風化剝蝕后的玉石碎塊由洪水攜帶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帶因流速驟減,玉石就堆積在河灘和河床中。秋季時氣溫下降,河水漸落,玉石顯露,人們易于發現,這時氣溫適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為人們揀玉和撈玉的主要季節。
古代采玉有官采和民采。首先是官采,即在官員監督下,由采玉工人撈玉,所得之玉*部歸官。至于民間撈玉,清代前期嚴禁。為阻止民眾自行撈玉,清政府在"和闐西城外之東西河共設卡倫12處,專為稽查采玉回民"。直到嘉慶四年(1799)才開玉禁,規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官家采玉范圍之外進行,人們在白天或晚上分散揀玉或撈玉。
![[和田軟玉]撈玉](http://www.gush.cc/uploads/userup/10/110602151G4-3355-0.jpg)
實際上,古人在亂石累累的河中可以揀到美玉,主要靠人們的經驗。當地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知道玉是石中之美者。有漂亮的顏色,如雪之白,梨之黃,墨之黑;有令人喜愛的光澤,如羊脂般滋潤;有細膩的質地和堅韌的特性。
挖玉是指離開河床在河谷階地,乾灘、古河道和山前沖積洪積扇上的礫石層中挖尋和闐玉礫。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帶來的,但早已離開河道。礫石層之上早已有或多或少的沙土覆蓋,礫石曾中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所膠結或半膠結。由于挖玉付出的勞動很艱巨,長時間局限在很小的范圍里,獲取率很低,不如揀玉效果明顯,因此從事挖玉的人不多,只有當某地已經有了出玉的的可靠消息,而且大有希望的時候才會吸引人們去挖玉。
#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