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錄注冊 發新帖 |
yuxuan
|
新疆玉石是我國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負盛名。《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說。昆岡玉就是指的和田玉。 《新疆圖志》載,和田玉有“紺”(紅青)、黃、青、碧、玄(黑)、白數色”。和田白玉名聞中外,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曾譽其為“白玉之精”。歷代進貢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這種和田白玉之*上品。由于這種白玉質地細膩,純潔渾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史籍對和田玉記載甚多。《穆天子傳》載周穆王巡游昆侖,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只”而歸。這個記述雖然不可盡信,但從中可以窺見紀元前的人們已經知道昆侖山是盛產玉石的地方了。以后各代歷史對和田玉的記述漸多,也更見真實。《舊唐書•西域傳》稱于闐國“出美玉……貞觀六年,遣使獻玉帶,太宗優詔答之”。《明史•西域傳》稱于闐“其國東有白玉河,西有綠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侖山。 土人夜視月光盛處,入水采之,必得美玉”。這里所說的于闐,即今和田。白玉、綠玉、黑玉三河即今之玉龍喀什河、和田河和喀拉哈什河。我國*部科技著作、明末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的《珠玉》卷中,對和田玉的歷史、特點、采法等等,作了生動的綜述。古籍這些記錄,用今日和田產玉的現狀來檢驗,足以令人深信不疑。 從殷商時期開始,和田玉就進入了中原。和田玉從新疆經過甘肅、陜西或山西才能運抵河南,路途漫長,彌足珍貴。傳說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駿大輦,出玉門登昆侖,受到西王母的熱烈歡迎,曾載玉萬只而歸。傳說歸傳說,和田玉的確是在周朝成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論祭祀、禮儀,還是朝見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規定,國家生活重禮崇樂的玉文化傳統基本定型。漢朝張騫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成為中國玉文化的主導材料,成為一種價值的象征。 清蕭雄詩:“玉擬羊脂溫且腴,昆岡氣脈本來殊。六城人擁雙河畔,入水非求徑寸珠。”就是吟詠這種撈玉風習的。清代,采玉更盛,一些商賈雇當地勞力上昆侖山采挖玉石。民國初年,于闐縣深山產玉處已有齊家礦坑、楊家礦坑等,商人從中大獲其利,而新疆*代采玉礦工也由此產生。
#1樓
|
|
發帖時間:2011-09-24 |
查看數: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