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uan

      “超低價”銷售使珠寶業(yè)暴露高利潤內幕,高標價高折扣已成行業(yè)“地下”規(guī)則

       珠寶市場的“超低價”銷售只是一種表象,它暴露出來的是珠寶業(yè)不為人知的超高利潤,一般來說,其利潤都在40%左右。同時,高利潤使珠寶企業(yè)在掌握消費者“不打折就不買”的心理后,有了抬高原價再打折銷售的空間。

  雖然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珠寶商有空可鉆,但其帶來的將是本行業(yè)的信譽缺失,無益于珠寶業(yè)的發(fā)展。

  近日,沈陽一家珠寶超市打著“超低價銷售”的旗號開業(yè),據其有關人員介紹,店內商品價格較目前市場價格低了10個點。相對于目前珠寶市場普遍存在一種“高標價、低打折”的現象,這個新開張的珠寶超市內,卻沒有打折的字樣。這不得不讓人們對珠寶業(yè)的利潤空間重新認定。

  降價、打折珠寶首飾價超高利潤顯現珠寶首飾業(yè)是一個特殊的行業(yè),它的產品大都具有珍奇、稀少、高雅、昂貴和富有文化意蘊等特征,也成為體現或承載著人們深切的心理或精神的追求為主導的特殊消費品。有資料顯示,*近5年,我國的珠寶行業(yè)每年以19%-23%的速度增長,現已成為**大的翡翠、玉石、鉑金消費市場,*第四大黃金消費國,并且*珠寶加工中心正向我國轉移。但即使我國金融中心的上海,人均擁有黃金也僅為0.28克,因此業(yè)內人士樂觀地表示,珠寶業(yè)在我國的發(fā)展空間十分巨大。

  然而在珠寶業(yè)的繁華中,其飾品的價格卻引發(fā)了人們過多的爭議。標價很高,但是每家金店都會打出五至六折的折扣,這種“打折運動”已經演變得鋪天蓋地。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一層的首飾柜臺大都瘋狂打折,折扣一般在五折以下;新東安商場中甚至出現2.9折的低折扣首飾。折扣之低,不能不令消費者對珠寶的價格、品質滿腹狐疑,珠寶首飾價格空間到底有多大?

  據沈陽“超低價銷售”珠寶超市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店內的產品之所以如此低價,是因為他們屬于“前店后廠”式的經營,減少了中間的流通環(huán)節(jié),不用多付加工費及租店費。但他同時表示,作為商家,沒有利潤可賺的事情是不會做的,他們目前的價格依然有利可圖。

  對此,記者在采訪中,一珠寶行業(yè)資深人士表示,金店內珠寶飾品價格的高與低和流通環(huán)節(jié)是否減少并沒有因果關系。首飾加工需要多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決定它*后的成本價格,但可以說真正對首飾成本起絕對作用的只有兩個環(huán)節(jié)———采選和加工。因此,該人士認為“超低價”現象只是市場競爭的另一種表現而已,也可以說是商家促銷的一種手段,其中暴露出的是珠寶業(yè)有著較大的利潤空間。

  虛擬標價暴露行業(yè)誠信缺失“珠寶標價水分太大。”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商家營銷策略日益成熟,他們懂得如何通過吸引消費者眼球來達到促銷的目的,而實際上商家通過商品價格設置、調整以及文字理解上的差異限制了給予消費者的讓利程度,借以平衡消費者的心理。

  知情人士透露,珠寶行業(yè)利潤較高,一般珠寶公司的利潤在40%左右。受利益趨動,目前,珠寶生產企業(yè)由*國不足百家迅速膨脹為2.
5萬家,珠寶零售商發(fā)展到2萬多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設計的無專利性和銷售的無指定性,以及目前我國在珠寶的估價上雖有公認的原則,但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促使首飾行業(yè)虛價叢生。

  專家介紹,珠寶價格是由重量、凈度、色澤的差別和切工、拋光等后期加工工藝水平的高低決定的;鉆石、紅藍寶石等按品種質量、大小、重量等也有國際市場交易價參照的品類。比如,國際市場鉆石的價格雖然不固定,但也有一個大致的行情,如0.2克拉的VVS級的鉆石,1克拉成本價約為6000元至1萬元人民幣,再加上加工銷售及繳稅等環(huán)節(jié)的各項費用,0.2克拉鉆石的正常售價應該是其裸鉆成本價的3.5倍,即5000元左右。但由于國家標準不同尚不能準確反映鉆石品質等級,很多生產廠商并沒有按這一規(guī)律來定價。

  其他珠寶如翡翠、珍珠等飾品價格幾乎無價可比,定價的隨意性很大,即使重量、款式相同的鉆戒,各商家給出的原價也是相差甚遠。

  此外,珠寶價格虛高的原因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工企業(yè)使用走私原料的情況較多,所逃避的高額稅費使企業(yè)的利潤空間增大;二是來自銷售環(huán)節(jié),幾乎所有的商場都和生產廠家有關于“扣頂”的約定,這意味著廠家每賣出一顆珠寶,就要返給商場銷售額的一部分作為“回扣”,這筆費用被加在了消費者的身上;三是商家充分掌握了消費者“不打折就不買”的購物心理,往往故意抬高原價再打折銷售,加之消費者對于珠寶知識的欠缺,這種消費者與商家之間信息不對稱也使得珠寶商有空可鉆。

  專家提醒消費者,除了掌握珠寶的一些基本知識外,還需要有更多的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北京商場中不僅存在虛標價格的現象,同時還出現如“周大金”等傍*的首飾品牌。專家強調,因為各商家亂打折導致消費者不信任感程度上升,*終損害的還是商家的利益。商家雖然擁有對優(yōu)惠活動的*終解釋權,但必須向消費者說明優(yōu)惠活動的具體細節(jié),同時也不能任意調整商品價格,否則商家這一行為有可能屬于商業(yè)欺詐。

#1樓
發(fā)帖時間:2009-12-30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