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chscx!#

  說起哥倫比亞,人們往往會想到,那里盛產大麻、可卡因和鴉片等毒品。不過,該國也盛產盈盈翠綠、質量上乘的綠寶石。而在晶瑩剔透的綠寶石頭飾、耳環、項鏈、戒指等背后,是一個秩序失范的國度里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寶石經濟。
 
  “毒品王國”的綠寶石光芒
 
  將哥倫比亞稱為“毒品王國”一點也不為過。在這個11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600萬的南美國家,每年向**輸出大量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毒品。僅可卡因,每年的出口量就高達300噸。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僅2012年,美國海關和邊境巡邏人員就查獲了來自哥倫比亞的59噸毒品。
 
  但這個物產富饒的南美洲國家,還是*公認的寶石大國,祖母綠(被稱為綠寶石之王)的產量占*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多年的開礦和運營,造就了眾多礦業大亨。翻開每個大亨的發家史,都能發現刀光劍影的商戰故事。64歲的綠寶石大亨佩德羅·奧特貢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今年7月25日,他在首都波哥大一條繁華大街上被槍殺。而早在7月初,他的律師在光天化日下被殺死在波哥大市西部。這兩起暴力事件,不禁讓人擔憂,“祖母綠沙皇”卡蘭薩今年4月因病離世后,哥倫比亞原本歸于平靜的寶石業又陷入新一輪的權力爭奪戰。
 
  吸引外商投資的寶石經濟,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據專注于寶石行業的“哥倫比亞風光”網站介紹,在公元500年,生活在波哥大地區以北的印第安人就掌握了鉆石勘探技術,但他們僅僅對寶石進行簡單的打磨加工,也沒有大量開采。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開始大規模開發綠寶石礦,直到1886年,哥倫比亞政府才收回了寶石礦的所有權。
 
  在哥倫比亞,有三大優質祖母綠礦區 — 莫索(Muzo)、科斯凱茲(Coscuez)及契沃爾(Chivor)礦區,獨特的地質環境使得這里出產的寶石舉世無雙。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里,贊美哥倫比亞出產的祖母綠質地通透,質量上乘。就連未經打磨的原石,都會透出閃閃發亮的綠色,與其他國家一些呈暗青色的寶石有本質不同,因此備受*珠寶愛好者的歡迎。
 
  在西方的珠寶文化史上,祖母綠被人們視為愛和生命的象征,除了美麗的色彩,祖母綠還被認為具有提高智力、保護婚姻、緩解分娩痛的作用。后來,珍貴的寶石還具有了經濟價值。據當地綠寶石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綠寶石已成為人們穩定的投資目標。
 
  在首都波哥大的老城區,有一條著名的綠寶石大街,在這條僅千余米的大街上,每年有著高達10億美元的綠寶石和寶石飾品交易額。
 
  “祖母綠沙皇”生前控制著哥倫比亞境內40%的祖母綠礦
 
  盡管哥倫比亞的祖母綠是*上*好的,同時創造著巨額的利潤,但這樣的“寶藏”并不完*控制在政府手中。在哥倫比亞,礦山可以由私人買賣,因此該國的采礦業務長期以來,經受著黑手黨風格的血腥式地盤爭奪戰。
 
  據《大西洋(600558,股吧)月刊》報道,77歲的“祖母綠沙皇”維克托·卡蘭薩今年4月去世前,控制著哥倫比亞境內40%的祖母綠礦,主要集中在首都波哥大以北100英里的博亞卡山區。
 
  作為哥倫比亞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卡蘭薩白手起家,以自己的方式奮斗到了金字塔頂端。據英國《獨立報》介紹,1973年,哥倫比亞政府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允許博亞卡祖母綠礦私有化。卡蘭薩抓住這個契機,獲得國家頒發的*批正式采礦的特許權,掘到了人生的*桶金,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稱,在當地人看來,卡蘭薩似乎擁有某種本能,他好像知道寶石在哪里似的。為他工作的礦工們甚至夸張地聲稱,每當他通過礦山時,祖母綠就會跳到他面前。從20世紀90年代起,哥倫比亞祖母綠礦的表面礦藏已經基本被開發殆盡,開礦工作由地表轉移到地下深處,但卡蘭薩總是能知道應該在哪里打井。
 
  在財富逐漸累積的過程中,卡蘭薩擁有了眾多綠寶石礦。而真正使他名聲大噪的,是兩塊著名的寶石。其中一塊是重達2.2公斤的龐然大物,它是*上*大的祖母綠寶石;另一塊盡管體積稍小,但由于明亮通透,又是罕見的蝴蝶綠色,因此成為*上*貴的綠寶石。擁有了兩個*之*,卡蘭薩名利雙收,成為哥倫比亞寶石界屈指可數的大人物。
 
  在20世紀70和80年代,由于政府過于軟弱,還忙打擊博亞卡地區的左翼叛亂團體,所以當時的社會秩序主要依靠受雇于當地富商的雇傭軍來維護。
 
  “生意并不好做,可以說是非常困難,別說賺錢了,哪怕是想好好活著或者不進監獄都不容易。”美國“洞悉犯罪”機構的負責人史蒂文·達德利說。作為研究拉丁美洲有組織犯罪的專家,他描述了那時生意人的生存狀況,“只要想在那個灰色的時代存活下來,就必須擁有為你工作的武裝人員。”
 
  卡蘭薩也不例外。在當時的背景下,沒有武力就沒有話語權。卡蘭薩的寶石帝國,也是用鮮血打造的。據悉,他擁有著上千名準軍事部隊成員,在各地執行暗殺任務,為他排除異己。正如英國《衛報》所評價的,卡蘭薩數十億美元的財富背后,有很多人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0世紀70和80年代,哥倫比亞國內爆發一系列的“綠色戰爭”,大亨之間除了明爭暗斗之外,還聯手壟斷行業,打擊想要進入寶石業的新人。
 
  其中*有名的事件之一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魁首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戈維利亞因看中寶石業的洗錢潛力而想要涉足其中。這就意味著,一旦打開缺口,將會有大批販毒組織進入寶石行業,這遭到當時礦主們的抵制。這場“商戰”致使6000多人喪失。直到1991年,天主教會從中斡旋,才推進了和解的進程。*終,雙方簽署了“和平協議”。
 
  卡蘭薩去世后,原本蟄伏的毒販和對手又開始蠢蠢欲動,整個寶石行業再次陷入混亂
 
  從那時起,卡蘭薩就開始精心打造自己作為非政治領域“和平斗士”的形象,這也為整個哥倫比亞的寶石經濟營造出“安*、穩定、和諧”的局面。
 
  在隨后的20多年里,整個哥倫比亞的祖母綠行業在“沙皇”卡蘭薩的帶領下穩步前進。據美國“*優勢”網站的數據顯示,2010年哥倫比亞的寶石產量從以往的200萬克拉一躍升至500萬克拉。而早在2008年,該國的祖母綠出口額就已達到1.7億美元。
 
  寶石經濟有所起色的*直接原因,就是哥倫比亞國內的社會安*逐漸得到保障,在觀望了一段時間后,外國投資者對投資環境變得越來越有信心,其中以礦石和石油業*受青睞。到2011年,外商在各領域的投資在哥倫比亞國內生產總值 (GDP) 中所占比重達到28%左右。
 
  然而,卡蘭薩去世后,原本蟄伏的毒販和對手又開始蠢蠢欲動,整個寶石行業再次陷入混亂。暗殺活動時有發生,非法武裝團伙也在想方設法擴大其在博亞卡地區的影響力。
 
  這也是卡蘭薩生前就曾預料到的情形。他曾告訴過電視臺新聞網的記者,在自己死后,一些人將會為爭奪寶石控制權而展開斗爭。該國*大的英文新聞網站“哥倫比亞報道”也認為,鑒于在業內巨大的影響力,卡蘭薩的死亡為巨額利潤的綠寶石行業留下了權力真空。這對目前的哥倫比亞寶石業來說,無疑是十分不利的。
 
  在博亞卡這個盛產**優質祖母綠的地區,只有7%的潛在礦藏被開發。祖母綠的商人們,顯然迫切希望外國投資者進入博亞卡地區,為綠寶石的開采注入資金。
 
  為向國外投資者展示安*的環境,在卡薩蘭死后,博亞卡地區警方負責人路易斯·恩里克·羅亞上校另派25個巡邏隊,進入該地區三個*為動蕩的城市,“以保證安*,防止非法活動出現。”
 
  “外國投資者可以幫助我們挖掘巨大的綠寶石寶藏。”當地寶石商人何塞·布伊特拉戈告訴“哥倫比亞報道”的記者,“寶石行業需要快速實現現代化,為了發掘更多的潛在礦藏,挖掘工作已經從地表深入到了地下。這里有許多未開發的土地,這里孕育著無限的可能,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經濟和技術去開發,我們需要投資者的到來,需要他們的資金扶持。”
 
 

#1樓
發帖時間:2013-08-26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