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chscx!#

  埃及的帝王谷位于尼羅河西岸的沙漠中,古埃及新時期(首都設在底比斯以后)的大多數法老都埋葬在這里。在1900年左右,幾乎所有帝王谷里的陵墓都被發現了,考古學家和盜墓者在這方面平分秋色。但是仍然有成群的人在帝王谷里轉悠,他們都是在尋找傳說中國王圖特卡蒙的陵墓。

 
  圖特卡蒙是3300多年前的一個年輕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著龐大帝國。他的統治是短暫的,在18歲時突然死去。在埃及漫長的法老時代中,圖特卡蒙因為在位時間短而名不見經傳,他的猝死也使得他沒有事先修建的豪華金字塔陵墓。正因為不起眼,其陵墓在很長時間里始終沒有被發現。
 
  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熟讀古埃及歷史,發現圖特卡蒙陵墓是他畢生的夢想。1903年起,他就帶領助手在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上搜索,1922年11月5日,在19年的努力后,他終于找到了圖特卡蒙陵墓入口。它竟然位于另一個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開鑿于巖石內。
 
  這是3300年來惟一一個完好無缺的法老陵墓,也是埃及*豪華的陵寢,更是埃及考古史乃至*考古史上*偉大的發現。卡特之前以為這個年輕法老的墓葬品會比較簡單,誰知之后長達3年時間的挖掘向**證實了這種預想的愚蠢。卡特說過,圖特卡蒙一生惟一出色的成績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這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其陵墓的發現成為古代文明對現代人類*徹底的一次震撼和嘲笑。那個成為埃及文明象征的純金面具,那個純金制成的棺材,那個由純金雕制鑲滿寶石的王位,那些鋪滿墓室墻壁的純金浮雕,那具完整無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讓人類驚嘆,3300年前埃及人的工藝技巧和現在的我們到底有什么不同?
 
  圖特卡蒙陵墓的發現是*考古工作成功的頂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轉折點。所有出土文物超過10000件,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卡特花費3年的時間把它們*部運出墓室,當時挖掘人員從墓的出口抬出女神哈托爾牛頭靈床的鏡頭已經成為考古史上無法超越的經典;埃及政府又花費了整整10年的時間把它們運到開羅,開羅博物館之前的所有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徹底研究它們可能需要未來人類*部的時間。
 
  文物無可比擬的歷史價值和所蘊涵的謎團使圖特卡蒙陵墓排在*十大寶藏的*位。
 
 
 
 英王室珠寶
 
 
  大約在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王族,這就是英國王室。英國王室是現存*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古老的儀式。在加冕儀式上,國王或者女王頭戴的王冠和手持的權仗都成為*矚目的焦點。
 
  為了使王冠和權仗成為*上*的權力象征,歷代王室想盡辦法收集鉆石和珠寶,認為稀世的鉆石*能體現王室尊貴。長達幾個世紀收集鉆石的歷程逐漸形成*上*有名的家族珍寶。早期那些偉大英王和王后佩帶過的王冠已經找不到了。國王及其親屬為了發動戰爭、重建毀于大火的王宮和舉辦王室婚禮,不得不賣掉了許多珍寶。在中世紀,國王通常在作戰時帶上御寶,因為他們不信任留在宮中的皇親國戚。1648年英國爆發的反王權運動對英國王室沖擊極大,很多珍貴王冠和權仗流失了。1660年英王室復辟以后,開始大規模的重新制作王冠和權仗的工程,從那時到現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來。隨著王室的發展,從18世紀開始,英王室有了專用的珠寶工匠,他們用非凡的技藝制作出*精美的首飾。
 
  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英國成為**強大的殖民帝國。其中殖民地印度和南非都以出產鉆石以及珍稀寶石聞名,這兩地向英王室供應了無數一流鉆石。而一些弱小的國家也愿意把本國*珍貴的珠寶獻給英國,大多懷著破財免災的想法。
 
  王室成員都根深蒂固地習慣于把珠寶換來換去。本以為鑲嵌在愛德華國王十一世入棺時所戴戒指上的一枚藍寶石,如今卻閃耀在“帝國之冠”上,這頂王冠上還鑲有兩串珍珠,據報道,那正是蘇格蘭女王瑪麗1587年被斬首時戴的項鏈。19世紀的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尤其熱衷于收藏珠寶,從帝國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鉆石,名叫“光明之山”,是現今發現的*古老的鉆石,于1304年發現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后來維多利亞女王嫌它光澤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93克拉。正是這枚被鑲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鉆石激發了威爾基-科林斯的靈感,寫出《月亮寶石》這部經典作品。
 
  然而,在有史以來*大的鉆石“非洲之星”面前,“光明之山”也相形見絀。1905年南非發現了重達3106克拉的鉆石原礦,新開通的跨大西洋電纜將消息迅速傳遍*,當時寶石界行家就估計原礦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由于南非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認為應把它運往倫敦,獻給愛德華七世國王。這件舉世無雙的珍品引起*各地珠寶大盜想入非非,有關人員花了幾個月時間考慮如何保障運輸安*。*后,倫敦警察廳決定,*佳原則是“越簡單越安*”。大如茄子的鉆石被裝進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包裹郵寄出去,一個月后出現在白金漢宮的皇家郵袋里。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鉆被劈成幾大塊后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鉆總量為1063.65克拉,*部歸英王室所有。*大的一顆鉆石取名為“庫里南1號”,也被稱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第二大的被命名為“庫里南2號”,重317.4克拉。現在雞蛋大小的“非洲之星”被鑲嵌在英王的權仗頂端,權仗上還有2444顆鉆石。鴿子蛋大小的“庫里南2號”被鑲嵌在英王室*重要的王冠“帝國王冠”上。
 
  人類開采利用鉆石的歷史已近幾千年,但大于20克拉的鉆石就極為罕見,而大于100克拉的鉆石更被視為國寶。但是這樣國寶級的鉆石在英王室的收藏中就有好幾顆。
 
  現在王室已不再盲目追求將*大的鉆石*部集中在王冠上。要知道威廉四世國王1830年加冕時就鬧出笑話而未能盡興。這位喜愛奢華的君主堅持把所有鉆石和寶石鑲嵌到王冠上。結果王冠太沉,國王的脖子一陣劇痛,不得不中斷加冕典禮,隨后拔掉一顆臼齒。
 
  英王室擁有22599件寶石和寶器,但實際價值難以統計。
 
  英王室珠寶因其代表著*古老王室的尊貴和傳統排在*十大寶藏的第二位。
 
 
 
 

#1樓
發帖時間:2013-10-23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