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chscx!#

       網上購物越來越紅火,在節日期間,一些消費者通過這種時尚的購物方式,選購珠寶玉石首飾,不料卻陷入了“網上購物陷阱”。專業人士提示消費者小心其中的種種風險。 

 

  產品以次充好價格水分高 

     市民張女士不久前花500多元從網上購買了一串瑪瑙手鏈,可是她后來發現實物與網上商品照片差別很大,到鑒定部門鑒定被告知,該手鏈是玻璃制品而非瑪瑙制品,她多花了幾十倍的錢。

 

  據專業人士介紹,目前網上銷售的首飾產品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典型的就是以次充好、虛假宣傳。一些網站展示了經過藝術處理的產品畫片,將實物“化腐朽為神奇”。同時很多網站一味炒作概念,將一些以前不是很值錢的商品價格炒高。例如所謂的“金發晶”、“紅兔毛”、“綠幽靈”等水晶商品其實是摻有雜質的水晶,貴重的水晶應該純凈無雜質,而商家炒作概念,將這些本來不貴的商品人為拉升了價格。此外一些網站將人工合成的祖母綠、人工合成琥珀、化學處理的翡翠等當天然產品賣的現象也屢屢出現。

 

  珠寶鑒定證書花錢就能買 

    珠寶首飾是專業性很強的商品,必須有專業的鑒定機構出具的證書來保障產品的真偽,而目前很多鑒定證書本身就不權威。一些市民反映:在網上花10元錢就能買到鑒定證書。

  目前我國對于檢測機構不存在*、地方級檢測機構的“檔次”劃分。這些機構一般只要通過國家CAL資格認可和CMA計量認證的實驗室都可按照珠寶玉石鑒定、鉆石分級、貴金屬含量等方面的國家標準來出證書。獲得資質后,各實驗室都是獨立運行的。有的鑒定單位從經濟利益出發,確實放松了一些標準,市場不僅沒有優勝劣汰,反而讓消費者“一頭霧水”。同時一些進口珠寶的國際鑒定證書也有假冒的“洋證書”。

 

  多數網店無珠寶類“三包” 

    大部分網友表示網上購物雖然方便、省力,但是對當前的網絡購物的售后服務并不很滿意。而且大多數網上商城沒有珠寶類的“三包”規定。         一些法律界人士也指出,目前許多網上銷售的商品都不是賣家自己生產的,而是賣家從廠商或者批發商處進貨再銷售,這就決定了很多賣家出于成本的考慮,不愿意為顧客退換貨。因此人們在網上購買珠寶時一定要格外當心。 

#1樓
發帖時間:2013-10-24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