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主營:珠寶飾品
地址: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永安東里甲3號德潤大廈B座20樓
1990年,美麗的海濱城市——福建廈門,一間并不起眼的小珠寶店鋪:“得潤珠寶”珠寶店悄然開張了。當時珠寶的加工、流通沒有放開經營,然而,敢為人先的沈方根先生憑借著敏感的“嗅覺”,認識到消費者對珠寶*飾的需求很大,他吃起了**只“螃蟹”。剛開業的珠寶鋪憑借沈方根高超的技藝,生意出奇地紅火。不久,一些人也紛紛加入到*飾加工的競爭中來,沈方根深深地意識到必須把眼光放得更遠,必須在服務上下功夫。他及時推出了“溫馨服務”,顧客一進門,*先遞上一杯熱茶,“請坐一下”、“走好,歡迎下次再來”……這些熱情洋溢的服務用語,在今天看來十分普遍,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的路橋,這可是一個新鮮事物。也就是這些被當地人感到新鮮的服務,逐漸地吸引了許多的“回頭客”,“奉茶”作為沈方根從業起就形成的一種習慣,被一直延續下來,并成為了今天“得潤珠寶”發展的企業文化內容之一。
規模經營 突出品牌
1995年,沈方根完成了“得潤珠寶”事業的**次縱深發展,**家“得潤珠寶”連鎖店:“得潤珠寶”在一陣鞭炮聲中開張了,站在門口的沈方根那時的心中真是百感交集:生意越做越大了,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了。辛勤的努力,使企業得到了健康的發展,在接著的幾年里,連鎖店一家接一家地開了出來,“得潤”也名聲漸隆。
1998年,正是珠寶*飾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的階段,董事長沈方根深知在全球經濟化的過程中,市場的競爭將是品牌的競爭,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必須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得潤珠寶在全國珠寶行業率先推出“現金回收、隨意換款、三重檢測、免費翻新”的“得潤”服務模式,備受消費者青睞。正是這出奇制勝的一招,讓“得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根,“得潤”服務模式的推出,*開珠寶行業優質服務之先,也成為沈方根經營的得意之筆。
大浪淘沙,一些*飾加工店在艱難中度日,或銷聲匿跡,或另辟蹊徑。“得潤”以其優質的服務,在市場上站穩了腳步,兩年以后,生意越做越大的“得潤”擴大了門面,并招收了多名學徒,小金鋪已經逐漸地成為一家在當地頗有知名度的珠寶*飾店。
得潤堅持品牌化運作,內強管理,外塑形象,誠信經營,保持微利經營的企業競爭理念。“得潤”擁有成本控制和注重供應商的挑選,與一些信譽好、有規模、有價格優勢的珠寶商,如南非、比利時、以色列、意大利、印度等的珠寶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保證每件貨都是從**手的價格獲取。這樣,可以把中間二三級珠寶批發商的利潤直接優惠到每位顧客身上,顧客在購買珠寶時,就能以較低的價位,買到滿意的飾品。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得潤”還成立了質量維修部,專門負責質量的把關;為了把關好鉆石的品質,沈方根和弟弟沈根平入讀美國寶石學院,獲鉆石鑒定師的資格。有了國際鉆石巨頭“戴比爾斯”(DTC鉆石推廣中心)配售商的嚴格檢測,加上**法定機構的鑒定證書和公司采購部門的質量把關,使每一件產品有了“三重保障”。“得潤”以貨真價實、誠信服務的品牌形象深受消費者青睞。
強強連手 實現共贏
獨特的經營方式,使“得潤”在眾多同行里脫穎而出,“四大承諾”成為了“得潤”獨特的“金字招牌”。沈方根的“珠寶*飾王國”也越做越大。但沈方根并不滿足于現狀,他在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由于公司在香港地區有著長期的業務往來,1997年,沈方根在香港發現了與“得潤”同名同姓的珠寶公司,那時,他就萌發了收購這家“得潤”的念頭。2002年,公司成功控股香港得潤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得潤”的綜合實力迅速地增強。同年,與國際權威珠寶商香港周大褔珠寶金行強強聯合,實現了與國際時尚接軌。為“得潤”增強綜合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準確定位,專業化管理,品牌經營,讓“得潤”成為根植于消費者心中的“百年老店”,是他奮斗的目標。